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河北肥乡南赵村:打造“田园牧歌”式美丽乡村

古朴典雅的仿古牌坊、绿树成行的进村道路、乡味十足的旅园广场、湖渠相连碧水萦回的环村水系……走进肥乡县南,映入眼帘的处处是、乡土风情,一派恬静悠闲的美丽景象。

然而,仅仅一个多月前,南赵村还是另一番景象,基础设施差、环境脏乱、私搭乱建、残垣断壁。是什么让昔日的落后村“化蛹成蝶”,如此快速地跃升为全县重点的精品村呢?南赵村第一书记、邯郸市城乡规划局驻村工作组组长陈延江说:“落后不可怕,可怕的是甘于落后。机遇面前必须要抢抓,只有自加压力,才能加快发展、摆脱落后”。

自加压力 誓建美丽乡村

“自加压力”从何而来?源于全市精准脱贫动员大会暨驻村工作组出征仪式和一次美丽乡村培训会。

今年2月24日,陈延江作为市派驻村诸多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组组长之一,参加了全市精准脱贫动员大会暨驻村工作组出征仪式,在了解到所有贫困村都要在五年内建成美丽乡村之后,他想到了市规划部门的优势,想到了五年也是建、一年也是建,不如苦干一年建成美丽乡村,让贫困村面貌早日得到改善。

3月4日,陈延江和南赵村党支部书记门国平带领工作组和村两委干部一起到市规划院参加美丽乡村培训会。在会上,市规划专家详解了国家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扶持政策、村庄规划重点和方式路径等内容。会后,当他们兴冲冲地找到市直相关部门咨询帮扶政策时,却了解到“南赵村是美丽乡村建设一般村,只有精品村才能获得重点帮扶”这个情况。

“我们一定要率先建成美丽乡村精品村!”回来后,陈延江和门国平憋着一股劲。他们带领工作组和村两委干部马不停蹄跑设计、做规划、搞建设,一周时间加班加点高标准完成接地气的南赵村美丽乡村整体建设方案,一个月时间通过实施“三清一拆”,拆除了村口、主次街道两侧、坑塘岸边、主要节点上的破旧建筑、空闲宅院26处,清理残垣断壁16处、路障106处、清理杂物4600立方,腾出发展空间120亩,并变废为宝,按照“不买一块新砖、最大限度少用水泥制品”的思路,积极打造循环利用示范村,利用废旧砖块铺设成3条高标准样板路,每条路都设计成不同花型图案,形成“一街一景、一巷一韵”的独特景观,且充分发动群众铺设自家门前小街巷,仅此一项,村里就可节省用工30万元。3月25日和4月9日,在全县美丽乡村观摩活动中,南赵村美丽乡村规划编制和“三清一拆”工作赢得与会人员一致称赞,县委、县政府“破格”把南赵村列为全县美丽乡村建设精品村。

对此,门国平信心十足:“虽然我们村基础差,但只要有决心、有力度,一张白纸更能画出更好更美的图画”。

用心打造 留住美好乡愁

“用心打造,才能留住乡愁。”陈延江说,“建设美丽乡村,要尊重自然,突出地域特色,遵循不填塘、不砍树、不涂墙、不拆房、不过度硬化的原则,从细节上体现乡土风情,千方百计保护乡村传承下来的自然景观、乡韵乡情、民风民俗,留下“田园牧歌”式的乡愁。”

陈延江带领驻村工作组成员吴金鹏、任竹,经过调查了解到,南赵村建成区面积669亩,其中,3亩以上的坑塘有10个,半亩以上的片林36处,合计占地310亩,占总建成区面积的46.3%。“这些都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啊!”他如数家珍地说,“我们在村庄规划中,注重保护坑塘林木,注重体现‘村在林中、人在绿中、林塘环绕、生态宜居’的建设理念,精心打造‘两区、两环、一带、十八节点’的优美风光,重点建设乡韵游览和生态体验两条环路,用步行道把坑塘和片林串联起来,沿途设置荷花水道、农家客栈、乡韵展示、环湖人家等诸多节点,犹如一条项链把散落的珍珠串联起来。”同时,他们利用309国道改造的机会,移植胸径20公分以上柳树60多株,10公分以上河南桧和紫叶李各60多株,实现当年移栽当年“赏花见林成景”的独特效果。在此基础上,做足水的文章,依托坑塘较多的优势,掘渠引水,在进村景观大道两侧建成两条各宽6米、长180米的荷花水道,打造“绿树成荫、荷香醉人”的田园风情。

留住乡愁,守住记忆。为保住村庄原有风貌、乡情民俗,他们坚持保护与改造相结合,宜留则留、宜改则改、宜建则建、修旧如旧,注重保留和再现历史符号,把村内废弃的旧砖旧瓦、水缸、米罐、磨盘、石碾等废旧材料和物件统一收集上来,用于建设小品、铺设道路、垒砌影壁墙、点缀房屋墙院等,即节约材料,改善环境,又处处体现乡情乡愁,让时光留住历史的记忆。

培育产业 带动群众致富

“美丽乡村建设如果没有产业做支撑,即使现在建好了,过几年还会回到以前的老样子。”陈延江和门国平一致认为,农村要想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不断增加村集体和农民收入,以产业带动群众致富。

为此,他们发挥南赵村馒头制作、油葵榨油、酱油醋加工和旋削树皮等传统产业优势,在编制村庄规划时,专门规划了“传统产业展示体验区”,将传统手工制作工艺和特色产品在乡韵游览线路和乡韵乡情体验区集中展示。并考虑到现代人注重健康绿色的理念,在选料、加工、制作等方面,优选原料、精工细作、遵循传统、融合创新,保证每一件农副产品、每一道工序都实实在在。同时,增加游客参与和互动内容,让游客在观光和购买产品时,能够亲身体验到传统产业的魅力。

在做大做强传统产业的基础上,他们还积极培育新兴富民产业,利用争取到的200万元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资金,谋划建设2座冷库、300亩茶菊、1套烘烤设备、1座占地40亩肉兔养殖场,形成龙头带农户的共同致富发展格局,壮大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为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赵云凤 李晓燕 李运强)